3月小结-自得其乐

2025-04-13

前言

距离上次更新已经1个多月了, 拖更的原因无非是学业, 以周为单位的代码实验课再加上偶尔的其他project也让我在很多时候应接不暇. 至于标题为什么是自得其乐, 是因为这个月没怎么进行不必要的社交, 这对一个I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.

学业

我有想过这样的问题: 为什么每次小结我都要阶段性的提及我的学习方面? 这样的分类有没有存在的必要? 不过这个纠结点只存在了一会就消失了. 现在作为一个学生, 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没有对学习略过不谈的理由. 而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前车之鉴就出国读书的小白, 我自认为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记录是会对大家有帮助的.

言归正传, 在停更的这段时间里, 我经历了6个实验, 2个代码考试, 1个期末考试外加几个presentation. 其中的代码考试和实验全部都是一门java编程课, 这门课的教授要求如下:

  1. 上课不能使用任何电子设备.
  2. 在实验和代码考试中你只能手写代码, 期间断网+禁止使用电子设备.

那么实验和考试是如何开始的:

  1. TA在每次实验和考试(这两者的考察模式一模一样)开始前会先检查并确认你的电脑没法访问网络
  2. TA会发卷子并讲解题目, 卷子会提供input case和output case, 这和Leetcode上的写方法不同.
  3. 完成代码并提交, 系统会测试并给你反馈.

我在本科期间的实际java代码量少的可怜, 完全没有从0到1的完成过完整的代码, 所以在这门课开始的时候我很抓瞎, 至于抓瞎到什么程度: 第一次实验的内容是你需要对一个Array进行翻转和一些种类的遍历, 我当时甚至不知道java要怎么读取用户的输入(Scanner sc = new Scanner(System.in)),在和旁边的中国同学窃窃私语得到答案后, 我又不知道怎么创建Array, 甚至不知道怎么遍历. 满分10分得了1/10.

之后我狠狠的下了一番功夫, 实验和考试是在每周一的6:30PM开始的, 因为大家的变成水平良莠不齐, 经常考到11点才能回家, 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远, 几乎每天回到家都是凌晨1点. 这里也留一下我对于这门课的心得: 我会在每周六看教授在交流软件上发布的关于下次考试的内容, 然后阅读教授的个人网站上的教学代码, 在过完所有的代码后结合考点去学习方法的写法和思路, 期间会用GPT学习一些代码写法上的简单问题, 我的prompt是请你基于费曼学习法为我讲解XXXX(在这里我十分感谢汪哥, 我们之前关于获取信息的一些聊天让我受益匪浅). 在搞清楚所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后, 我会用markdown生成pdf打印下来, 便于随时看.

为了日常的交作业和打印的方便和统一, 手搓了一个Typora输出pdf的主题(宋体+Times new roman)
为了日常的交作业和打印的方便和统一, 手搓了一个Typora输出pdf的主题(宋体+Times new roman)

这个教授平心而论, 很负责人且反馈迅速, 他能记住课上110+个学生每个人的名字,每次的考试也都会和同学沟通, 会去查看答题情况进而调整下次的实验/考试.

生活

正如前言所说, 这个月没有那么多无意义的社交, 我依旧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到了怎么犒劳自己的肚子上了. 这个月我也是带着诸如”我做的卤猪蹄真的很好吃”/“我煲的汤真的很好喝”的想法在做饭:

还有在和大家聚餐时候做的腌笃鲜/可乐鸡翅…

消费主义陷阱

因为我的手机膜告急, 不得不从淘宝买新的膜, 想着单独买有些亏, 遂再次步入了消费主义陷阱:

三菱UNI KURUTOGA自动铅笔

来到这里后因为考试/日常使用, 自动铅笔成了我唯一的文具. 我的上一根笔是三菱的α-gel 什么的, 宣传点是铅芯会随着每次写字自动旋转, 以保持字迹粗细的一致(很好用),和握住的那个凝胶能集中注意力(实际用下来真的很舒服, 并且用了2年没有任何老化问题). 这次更换后高强度使用, 得益于金属笔杆, 相比于上一根, 用起来更踏实, 字迹也更好控制了(妈见打, 就不放图片了)

CASIO B5600钛合金表壳+表带

这个表是好朋友在前些时候换了CASIO的农家橡树, 他没地方用也就寄给了我. 我的手腕实在太细了, 再加上他之前给我的是不锈钢壳, 想到快到夏天就顺便买了一个好评的小厂造的钛合金表壳+表带. 我在换钛合金前的称重是131g, 在换后的重量是100g, 和之前比舒服了特别多.

迄今为止我给这个表改过:

  1. 太阳能面板(b5000黑色原装)
  2. 原装stn反显(可视角度更大)
  3. 钛合金表壳+表带

书影音游

Random Read